時間: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地點: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1F視聽教室
撰稿:簡翊淇

教師研究成果工作坊

一年僅有兩次的教師研究成果工作坊又來了!為了促進師生交流,讓大家了解系上教授的研究領域與研究現況,系上舉辦此工作坊,邀請老師分享研究成果,讓師生們一同探究圖書資訊學的奧妙。通過此活動,研究生可以觀摩老師們的研究方式,了解研究中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和解決方式。在老師的帶領之下,一窺學術世界的精彩面貌。

此次工作坊由陳光華教授主持,分別由張郁蔚教授、林維真教授、林奇秀教授分享他們的研究,同時系上唐牧群教授與藍文欽教授列席參加,共有三十多位參與者共襄盛舉。

 

張郁蔚教授—Exploring scientific articles contributed by industries in Taiwan

首先是張郁蔚老師。她的研究興趣是書目計量與檔案等。此次分享的研究屬於書目計量領域,旨在探討台灣企業的科學研究能量。

產業界注重科技的「應用」,希望透過技術之精進來創新或改善產品,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顯示產業發展無法跟研究脫鉤。如果沒有科學研究之基礎,將無法支撐產業產品的開發,因此產業需要與大學合作,藉助大學豐富之研究資源與能力,並也參與科學研究的產出。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企業在研究產出的貢獻究竟有多少?

過去相關的研究多以大企業、特定產業和產學合作為研究對象,無法得知不同產業之研究產出差異,也缺乏長時間的觀察比較。綜上所述,老師歸納了數個研究問題:在台灣,哪個產業之期刊論文產量最高?高科技產業之研究產出是否高於低科技產業?企業會與哪些不同機構類型合作研究?以及高科技產業之合作機構類型是否不同於低科技產業之合作機構類型呢?

郁蔚老師先透過Web of Science資料庫,搜尋近30年,包含至少一位作者是在台灣企業服務的期刊論文。再來是清理及處理資料,首先標準化機構名稱和區分機構類型,然後依據企業之主力產品,配合參考經濟部台灣產業分類表,決定台灣產業之種類,最後將得到26種產業類型。接著再參考某學者對高科技及低科技產業之分類方法,將26種產業區分為高科技與低科技產業二大群。

主要研究顯示,雖然每年台灣企業的期刊論文數量比例偏低,但有微幅成長趨勢,其中「電子零件產業」之產出量最高,成長趨勢亦最明顯。「電腦電子光學產品」雖排名第二,但期刊論文產量比例明顯低於排名第一的產業。另早期低科技產業之產出比例較高,但1980年代以後,高科技產業之產出量比例呈現明顯成長趨勢,亦呼應了政府在不同年代的科技政策。

在台灣產業之合作機構方面,企業主要是與大學合作。高科技產業傾向與大學合作,而與其他產業合作之比例則低於低科技產業,推測可能是因為高科技產業注重商業機密,少與其他產業合作。另進一步分析台灣企業最常合作之大學系所,發現台灣企業最常與電子相關系所合作,其次為化工系所。但2000年以後,與前述二類系所合作的比例皆下降,可能是因為隨著大學科系林立,新興科系瓜分了傳統科系的比例。

 

林維真教授—Examining older users performance on and preference for menu designs of digital photo frames

接續是林維真老師的分享,維真老師的研究領域包含人機互動、數位學習、數位閱讀等等。此次的主題是高齡讀者使用數位相框表單的表現與偏好。

研究證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通訊科技)有助於高齡者維持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與結構化社會功能。過去以年輕敢於嘗新族群所設計的科技產品,隨著高齡者比例增加刺激消費需求,針對高齡者的新興產品也愈來愈多,也成為產業的重點項目產品。

高齡者使用ICT,偏好使用有指引、直覺且能很快適應的產品。他們也期望這些產品能低價和容易修復。高齡使用者的表現經常受到輸入裝置大小影響,在如視覺衰退等生理機能減退的限制條件下,通常高齡者需要較大的圖標(icon),在圖形標示的設計也必須清楚,其代表的意義得清晰明瞭,以便降低他們的使用焦慮。

選擇以「數位相框」為研究主題,是因為觀察到影像科技常運用在各項高齡者產品,像是健身車、血壓計等等。而在尋求影像科技產品的過程中,發現相框在高齡者的生活經驗中是很重要的一個互動介面。相片是他們生活中常使用的素材,一個畫面代表了一個故事。當相框將影像展示出來時,相片不僅是單純的相片,而經常是社交溝通的起點,也展示高齡者生活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

對於高齡者操作不同數位相框的評估,是根據功能階層區分為兩種介面,要求高齡者分組使用這兩種介面完成複製照片、刪除照片、找特定一張照片和設定自動播放等任務,結束後並請使用者回顧使用經驗與提出問題。為了降低高齡者對於科技產品的排斥心態,老師以紙本原型(paper prototyping)替代實體,並考慮高齡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使用科技產品的經驗和程度,家裡有沒有相框等因素進行分組使用實驗。

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需要花最多時間刪除相片,除了擔心刪除照片就此消失,中間有遲疑之外,螢幕較小以及圖標數量較少的介面也容易延長高齡者執行任務所耗費的時間。使用者在7吋(中尺寸)的螢幕表現也顯著比大螢幕和小螢幕來得好。為瞭解使用者對於各種功能的偏好,評估實驗也讓高齡使用者自己安排圖標排列方式,發現過去曾經有數位相機使用經驗的使用者,偏好與數位相機一致的排列方式,也顯示先前使用經驗對於高齡影像產品介面設計的重要性。

總結最後研究發現,功能階層數少的扁平式選單顯著為高齡使用者所偏好,在功能圖標的配置上,研究建議可保留彈性讓使用者自行安排,以因應不同使用者個人經驗與需求,此外,高齡使用者也顯著偏好7吋以上的中大型螢幕,本實證研究結果可為採購或設計上的參考依據。

 

林奇秀教授—The Citation Functions in Taiwan’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Journals

最後壓軸的是林奇秀老師。老師的研究領域包含資訊社會學、學術傳播、政府資訊等等。他分享的研究著力於台灣人文社會學科的引文功能。現今學界常以著作是否被引用做為學術影響力的指標,然而這可能是對於引用行為的過度簡化,尤其是對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而言。

一篇學術論文通常會有多筆引用文獻,卻不是每一筆引用的貢獻都等值,而且在人社領域中,有些引文可能是負面引用,也就是說,作者其實是反對或不認同前人論述,所以預設被引用就是正向的學術貢獻是有問題的。在此研究中,奇秀老師的分析主要是在實際觀察人文社會領域深度引用/表面引用以及正面引用/負面引用的狀況。

此研究以相對客觀的引文功能(citation functions)來分析人社樣本論文中每一筆被引文獻對於該文章的貢獻。奇秀老師引用前人研究,選用了兩個向度:organic vs. perfunctory、confirmative vs. negational,構成他的研究框架。因為每個向度的兩端是具有互斥性的,因此可形成四個性質互斥的引文功能大類:深度/正面引用、深度/負面引用、表面/正面引用、表面/負面引用。在深度引用部分,還進一步觀察引文是用來支持概念、事實陳述、還是研究方法。

奇秀老師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各選擇三個學科,分別是:中文、中國歷史、藝術、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以THCI Core、TSSCI與國科會期刊評比列表選擇各領域三份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進而使用系統抽樣法,選出2006到2010年間每領域各60篇文章,共360篇人社論文。在人文學科部分,因人文學者引註常用文字與書目混合的腳註形式,且引註對象包含傳統史料與今人論著,故逐一排除無書目引用的腳註以及引用傳統史料的引註,最後總共獲得25000餘筆引用。在引文功能的判別上,由六位受過訓練的編碼員(四名圖資系大四生和兩名研究生)分組進行編碼,每篇文章均由兩位編碼員根據原文內容,逐一判讀每條引文的功能,引文編碼結果如有不一致,則加入第三位編碼員參與判讀,以多數結果為研究數據,並記錄編碼一致性。

資料分析後發現,人文學科深度引用大約只有六成,歷史學甚至只有五成多,而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深度引用也較少;若是分析正面與負面引用,雖然多數學科正面引用的比例甚高,但歷史學有一成左右的負面引用。

引文分析對人社領域而言是否是一種有效且合理的評鑑方式呢?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但根據本研究的分析來推敲,因為樣本顯示,引文中負面引用的比例不高,所以,人社作者正負引用態度的影響可能比較小;相對而言,表面或深層引用的區別則顯得比較重要。

 

結語

三位老師精彩的分享,從不同角度切入,各有其組織與進行的方式,帶給研究生精彩的範例,像是光華老師提到,郁蔚老師的研究架構與投影片皆是條條有理,環環相扣,研究生進行論文寫作時應該特別小心。

研究生不同於大學生,除了過往接收知識之外,更要創造知識,如同奇秀老師提到,他的研究框架便是由研究生發想,之後一起討論建構出來的,已經踏入學術殿堂的研究生,可以想想自己能有什麼樣的產出。不過老師也提到,研究選題和設計不必複雜,而是要衡量自身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考慮這個程度的研究所彰顯的意義及其能帶來的貢獻。

聽了老師的分享後,看到更多的可能,其他老師與同學的提問也相當精闢,幫助我們釐清相關的困惑。即使學術世界因為前人的研究而精彩,但仍有許多未知領域模糊不清,期待學術新星們,共同為圖書資訊學領域開拓更多未知的地帶。

 

延伸閱讀:

  • Chang, Y. W. (2014). Exploring scientific articles contributed by industries in Taiwan. Scientometrics, 99(2), 599-613.
  • Yueh, H-P., Lin, W., Chou, Y.L., & Lu, T.Y. (2013). Examining older users’ performance on and preference for menu designs of digital photo frames. 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 14(3), 273-289. [PDF]
  • Lin, C.-S., Chen, Y.-F., & Chang, J.-Y. (2013). Citation func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citation context analysis of Taiwan’s history research journa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IST 2013 Proceedings of the 76th ASIS&T Annual Meeting: Beyond the Cloud : Rethinking Information Boundaries, Centre Sheraton, Montreal, Quebec, Canada.
    (註:此為林奇秀教授於教師研究成果工作坊中分享論文的前導研究)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