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林妤庭、陳世萱
撰文:游子賢 2015-7

在系上教授人機互動、數位學習與電子書相關課程的維真老師,2014年在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兒童圖書館尋書服務機器人的研究論文,目前也進行相關使用者經驗與介面的研究計畫。本次採訪邀請到維真老師,談談近年研究服務機器人在兒童圖書館的設計與發展,並深入瞭解老師進行機器人研究的契機與過程。

其實維真老師在日本京都大學就讀博士班時期,就參與過機器人在博物館、居家等不同情境應用的互動設計與研究。到系上任教後,在一次與電機系、生傳系的老師們討論跨領域研究計畫會議中,偶然知道機器人模組在實際場域中遭遇的挫折與問題,便引起她的好奇心,並開啟了後續一連串的研究。在做了一些如臉部表情、使用者經驗、與互動介面等相關工具與文獻的探討過後,維真老師提出以兒童圖書館作為一個適用情境,發展機器人的支援與服務。

「理解與突破。」維真老師簡單地敘述著這項研究。她說,其實機器人的類別與層次有很多,但使用者對機器人的想像經常是單一的。我們團隊由理解開始,根據圖書館利用指導的原則,理解圖書館對讀者的功能與服務,也實際到很多的圖書館去紀錄與觀察,然後再逐步將這些服務轉換到機器人的功能上。在設計的過程中,經過各種功能與介面調查,配合外觀與服務整合,發展原型以及機器人導覽服務與互動介面的評估,都包含許多挑戰,但也充滿了不斷突破的樂趣。目前完成了工作原型的設計,後續還希望對流程的細節,包括任務型支援服務等,做更詳盡的修正與調整,以適應圖書館環境與使用者的需求。

當提及有趣的應用時,維真老師特別講到了機器人名字BookSmile的由來與微笑表情的設計。她說,設計微笑的緣由是為了能夠引導小朋友們走到機器人面前,將書放下去,機器人就會微笑,如此一來便能夠啟動機器人前方的感應器,讓機器人能夠順利的從找書時帶領著兒童走,轉換到兒童取書後跟在後方的模式。我們才知道機器人設計背後所考慮的,原來不全是工程的因素,更要融入人文的設計與使用者的經驗,當我們去理解它背後的設計邏輯時,就會發現過程其實十分有趣。

20150729_2_01

在從事圖書館機器人的研究過程中,維真老師一直獲得許多人與機構的鼓勵與支持,包括本系許多師長們的建議,與提供環境場域等支援,也與各級圖書館有許多演講研討等交流。透過這些分享的過程也因此瞭解很多館員與讀者們,對於圖書館機器人其實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讓老師對於圖書館機器人有更多更豐富的理解。老師在訪談的最後並強調,比起盲目的追求功能的擴張抑或是華麗的外觀,人機互動與服務的設計必須回到「人」這個核心的概念,也就是圖書館服務的目的究竟是要滿足什麼樣的需求,對人有更多的理解,才能在互動設計上有更多的突破。

 

參考文獻

Lin, W., Yueh, H.-P.*, Wu. H.-Y., & Fu, L.-C. (2014). Developing a service robot in children’s library: A design-based research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5(2), 290-301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