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攝影、撰稿:陳世萱、林妤庭 2015-07-20

目前就讀本系圖資所碩三的吳秋燕學姐,上學期交換至日本神奈川大學歷史民俗資料研究所,度過了半年精彩的交換生活。出國交換是許多大學生的夢想,除了增廣閱歷、結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也是個讓自己走出舒適圈獨立生活的機會。本次專訪希望藉由學姐的分享,讓大家對準備交換申請有初步的認識,並提供一些在課業與生活上的經驗,供已決定要前往交換的同學們參考。

 

PART I. 交換申請

Q:為什麼想去交換?

最開始有這個念頭,是在大四上學期期末的時候,那時聽到許多同學要去交換,覺得有點羨慕,也認為會是個很好的經驗,但是因為已錯過了大四上申請交換的時機,這件事便成為大學時代的遺憾。後來考上研究所,度過忙碌的碩一後,便決定這次要把握交換的機會,實現出國的夢想 。

20150812_1_01圖1 神奈川大學校舍(吳秋燕學姐提供)

 

Q:研究所交換與大學部交換有什麼不同?

在事前準備方面,兩者的申請資料略有不同,大學部須準備包括在校成績、履歷與讀書計畫,而研究生則僅要求履歷及讀書計畫,研究生的履歷中若包含論文發表的經驗會更有優勢。

但是以臺大的情況而言,大學部可選擇的學校似乎研究所來得多,以日本的大學為例,向臺大開放研究所交換名額的學校較大學部少了一半,因此想到日本交換的學弟妹,不妨趁大學時期嘗試看看,會有比較多的選擇。

另外,大學生與研究生在交換過程中,因為自身經歷、目的、修課需求的不同,對於周遭環境的觀察角度也會有所不同。以我自己來說,因為在研究所做研究或研究室與指導教授互動的經驗,會傾向注意學術研究方面的事情,例如我交換的系所,研究主題以日本本國民俗與歷史為主,偏向使用本土文獻與材料,相較之下,圖資所除了關注國內研究外,更重視閱讀大量國外文獻,這就和在臺灣的學習經驗很不一樣。另外,藉著參與研究室討論的機會,也可以觀察到日本老師的指導風格及研究室氣氛等,而交換系所老師與同學也都更希望能與交換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

 

Q:準備交換有什麼要注意的事?

1. 語言證明

如果已經決定想要交換的地方,建議可以儘早開始準備,尤其日文檢定一年只有兩個場次(7月及12 月),要把握時機。不同學校對於語言的要求標準不同,提早準備考試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若是不理想還可以再考一次,爭取更好的成績,在挑選交換學校時就能有更多的選擇。

2. 撰寫備審

這個階段還無法確定自己能夠申請的學校,不過校內承辦單位國際事務處會要求學生針對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撰寫備審資料,因此確定申請的語組後,便要開始瞭解自己想要前往的學校系所 ,並在備審資料中交代清楚自己的動機、交換期間有什麼特別的計畫等。

3. 選擇學校

選校時最先考量的通常是這個學校相關系所的學術成就或是師資,以圖資領域而言,筑波大學的圖資系所十分知名,我自己最初其實也曾以筑波大學為目標。其次是自己有沒有特別偏好的學校?如果心中已經有一所學校,也不妨順著自己的心意走。

此外,當然也要注意一些現實面的因素,這包括了學校所在地點、附近物價水準等,學校所在地點直接影響交通便利性,對於想要四處遊歷的交換學生來說會是一大考慮重點;有時經濟能力也是一大考量,以日本來說,關西的物價便比關東低一些。

4. 選擇系所

在選擇系所時,需要考慮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自己需不需要學分?如果希望在當地修習的學分計入畢業學分,就需要考量交換系所是否有開設相關課程,並確認系辦是否能核可;另一個是對方系所是否會接受申請,對不是申請對應系所的學生來說,必須解釋清楚自己想要交換的理由,最好能夠把自己的相關經歷與系所做連結,以說服對方接受申請,不過因為交換是學校雙方一來一往的事情,所以一般來說大多都能順利申請通過。

20150812_1_02圖2 交換申請簡易流程(修改自臺大國際事務處網頁

 

Q:研究生交換前的規劃與準備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想要交換的研究生可以及早規劃,因為出國交換多少會壓縮到修課與寫論文的時間,所以要事先做好選課規劃、考慮論文計畫書申請與學位考時間等。如果很早便確定要出國交換的話,也可以跟指導教授(或導師)討論交換時間等規劃,因為可能影響後續研究的進行,像是我的論文是以訪談法蒐集資料,那就必須在國內進行,另一位研究所同學選擇量化的方法,在國外也能繼續蒐集資料,在交換期間便可以繼續她的研究。

 

PART II. 交換生活

20150812_1_03圖3 神奈川大學校慶活動(吳秋燕學姐提供)

Q:請學姐為我們簡單介紹本次交換的系所,及為何選擇此系所?

神奈川大學歷史民俗資料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是日本本土的民俗與歷史,在日本國內民俗研究領域中算是十分著名的學校。很多老師都曾在博物館擔任研究員,因此會開設一些探討地方特殊民俗文化的課程,例如專門研究日本地方捕鴨活動或年糕飲食文化,有點像在上歷史課,但是內容主要圍繞著國內各地的庶民生活;所上也有檔案館課程,例如「文書館資料特論」,雖然課程內容雖和系上的檔案館導論很像,但我覺得關注的焦點還是不太一樣。

當初會選擇民俗資料研究所其實與臺大的交換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學校採用的是先選校再選系的方式,所以是取得神奈川大學交換資格後,才針對系所撰寫申請。但是因為神奈川大學沒有與圖資系直接對應的系所,我原本是想以性質相近的社會研究所為目標,與老師討論後,發現歷史民俗資料所有博物館與檔案館等課程,我之前修過相關的課程,也覺得這些主題滿有趣的,就用這個部分連結說服對方。

 

Q:圖資領域以英美研究為大宗,為何會選擇至日本交換?

會去日本交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在校內申請時,各語組只能擇一申請,考慮到日語檢定的準備較英語檢定充分,語言檢定的成績又直接影響了能夠選擇的學校數量,後來就決定申請比較有把握的日語組。

第二個原因,則是希望能夠檢視自己學習日文的成效。因為一直以來十分喜歡日本,而且學習日文也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就趁著機會,瞭解自己實際的日語程度。也因為這樣,在交換期間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我也去選修了好幾門語言課程,希望日文可以更進步。

 

Q:是否有令學姐印象深刻的課程?

我在交換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是「文化遺産資料学特論II」,開課老師人很好,本身是專門研究日本漁船與漁業文化,而且非常熱愛船,課程討論的主題包括船隻種類與結構、與船有關的信仰等,例如有一堂課是在講近海漁業中釣花枝的船,後來還有一堂課帶我們去體驗划船。

另外就是,這門課老師經常使用很多圖片,搭配船模型來解說,而且感覺資料大部分來自田野調查,所以有時就會想到,圖資人作為資訊的媒合者或提供者,如果要提供或者保存民俗文化領域研究的各種非書資料,我們是不是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我覺得是很值得思考的。

 

Q:學姐有沒有使用當地的圖書館呢?

當然有,除了神奈川大學自己的圖書館之外,還去了兩座橫濱的公共圖書館,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機會參觀東京國會圖書館,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則是因為遇到休館日而沒有參觀到。

神奈川大學圖書館只去了一次,但是感覺不是很好,因為入口處狹小而且沒有明確的空間指示或服務檯,會有種窄窄的、無所適從的感覺,就大學圖書館而言,有點令人失望。但其實這似乎是很常見的狀況,之前去臺灣其他大學的圖書館時也有類似的感覺,比較下來就覺得可能真的是學校圖書館太好了(笑),不管是空間配置或是指引都很明確,或者也可能是我們已經習慣了臺大圖書館。

可是,不得不說的是,日本的公共圖書館就真的還不錯,例如其中一座橫濱市港南圖書館,一進去右手邊是流通櫃檯及參考櫃檯,左手邊則是兒童書區,館藏分類清楚明確,依照作者名字的五十音順排列,對小朋友來說應該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書。另一座是在宿舍附近、也是我比較常去的橫濱市圖神奈川分館,這座圖書館讀者很多,尤其有許多高齡者,跟臺灣公共圖書館看到的高齡讀者不太一樣,他們除了看報紙外,更有許多人是在閱讀書籍, 圖書館裡的氛圍讓人覺得日本人真的還蠻重視圖書館的。也許日本在圖資學術領域上面可能不如歐美處於主流的地位,但在實務工作上,圖書館提供的氛圍是很不錯的,也感受到「比客人多想一步」的日本服務業精神 。

20150812_1_04圖4 橫濱港南圖書館(吳秋燕學姐提供)

20150812_1_05圖5 橫濱市港南圖書館大門(吳秋燕學姐提供)

 

Q:是否有認識和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呢?

既然都到了國外,當然會想要認識很多新朋友,不過因為神奈川大學的宿舍離學校很近,不像日本很多大學的宿舍與校區有一定距離,需要通勤上學,我如果沒課的話通常會回宿舍,待在研究生研究室的時間相對較少,跟研究所的同學們也就限於課堂上的交流,這也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宿舍的話,因為宿舍是共用衛浴和共用廚房,就有比較多機會和很多人接觸。例如宿舍的衛浴很特別的是除了淋浴間,還有一樓的大澡堂,去洗澡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住同一層的學生剛好也要去澡堂,這時候就會彼此閒聊。

但是最常交流的時間點是煮飯的時候,我後來都能自己煮就盡量自己煮,除了歐洲人外很多學生也會自己準備晚餐,就會和日本同學交流飲食文化,還會偷偷觀察俄羅斯交換學生做出各種馬鈴薯料理 。偶爾也會有大家一起做料理的機會,像是日本同學邀我和他們一起做日本的炒油麵,或是有一次中國留學生自己桿餃子皮,邀我和他們一起包餃子;我自己出去玩帶零食回來,或是煮家裡寄來的珍珠等也會和宿舍的朋友分享。

20150812_1_06圖6 宿舍的交換生歡送會上,大家把拍立得照片貼在櫻花樹上,並在下面簽下自己名字,右為完成圖(吳秋燕學姐提供)

 

Q:除了讀書外,學姐還如何規劃生活與遊歷呢?

除了兩次比較遠的旅行有事先查行程、規劃外,其實大部分的出遊都是朋友約或隨興而起,像是有一次看到皇居開放賞楓的消息,就臨時找了朋友一起去,大部分都是像這樣剛好看到,有空的話和朋友約一約就去。資訊來源的話,像是現在Facebook有很多旅遊粉絲團,常常會PO一些活動或是旅遊資訊;或是一些大車站會張貼海報或傳單,我看到就會拍下來或拿回去看,如果有想看的展覽或活動就會去參加;第三個就是朋友會說「欸我們要去哪裡要不要一起去」,從朋友那邊得知;另外還有訂閱一些寫遊記的部落格,有時也會從這邊接收到新資訊。

20150812_1_07圖7 學姐參加跨年活動,與穿應景「羊」裝的路人合影(吳秋燕學姐提供)

20150812_1_08圖8 新年及聖誕節的東京鐵塔(吳秋燕學姐提供)

然後蠻多人會在交換期間嘗試在當地打工,基本上只要向日本官方事先申請「資格外活動」許可,便可以有限時數的打工,但我後來考量一些因素還是放棄了,一是半年的交換期間太短,不容易找到如此短期的打工,二是打工會佔去許多時間,相對壓縮到交換生活的彈性。不過打工也是會有很多收穫的,例如去餐廳等服務業打工的學生敬語會學得特別好,或是我認識一個學妹在遊樂園幫忙拍照,可以邊工作邊接觸許多不一樣的人,我覺得像這種打工經驗就很不錯。

 

Q:在交換過程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呢?

除了剛到日本時較不適應當地乾冷的氣候之外,其實我沒有遇到特別的困難耶。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本身就很喜歡日本,也有經由日劇、日本旅行所獲得的經驗,加上當地有很多中國留學生,所以日本對我而言是一個不太陌生的環境;另一方面,神奈川大學會為我們安排由當地學生擔任的一對一輔助員(Tutor),有問題都可以問他們,而宿舍每一層也都有 RA (Resident Assistant)可以幫忙,類似臺大宿舍的生治會。

 

Q:最後,有什麼想要給交換生們的建議呢?

我覺得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是在與人相處上抱持開放的心態,二則是把握機會。第一個其實是在交換生期末成果發表會上聽一位交換一年的學生說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對方出身的國家而在心中形成特定的想像,然而無論這些看法是正面或負面,畢竟都是一個概化的、對於國家的印象,與人交往的時候應該要自己去感覺這個人,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而且這樣也比較有機會能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

20150812_1_09圖9 東京地下鐵公司舉辦的健走活動宣傳(https://www.event-metro.jp/tokyo-machisanpo/detail/26/

另一個是要把握機會,像我如果看到活動的消息或是朋友邀約,時間跟成本也都允許的話,就會盡可能地去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舉例來說,東京的地下鐵公司會舉辦免費的健走活動,並在路線上介紹知名的景點,我當時就報名了從白金高輪站走到百合海鷗號的有明站(台場附近)、全長約14.5公里的健走,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平時根本不會有機會去的地方;還有另一個例子是,同學邀請我參加一個文化課程的校外教學,目的地是靖國神社,當時的想法是平時不會特別前往靖國神社,畢竟那裡對我們來說是有點敏感的地方,也不是具有相當賣點的景點,藉著這個機會走訪或許不錯,加上在校外教學中能夠聽聽老師的解說與想法,便答應了同學的邀請。因為交換的時間有限,機會也很難得,尤其日本有許多的活動、食物是「期間限定」,以後來也不一定會遇到,如同日本人說「一期一會」,同樣的際遇可能僅有一次,或者下次遇到了又和這次不一樣了,因此更要去珍惜。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 , 系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