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

資訊策略
資訊生命週期(Information Cycles)

資訊策略

「報告」,是大學生的專利,是研究生的家常便飯。報告做得好,心情是彩色的;報告做不好,心情是黑白的。然而,要做好報告真有那麼難嗎?凡事都有原理原則,如果我們能掌握做報告、寫論文的一些基本原則,就能減少身陷紙堆、徬徨無助的局面;進而笑傲書海,從容面對。

從報告類型來看,報告其實篇篇不同,可能是20分鐘的口頭報告,是完整的期末報告,更可能是石破天驚、揚名立萬的博碩士論文。

不同型態的報告需要蒐集的資訊類型和資訊量都不一樣,運用的策略也有不同。然而,這些「不同」究竟是什麼呢?

 

一、報告的類型

10分鐘的口頭報告??? 深入的專題研究????周延的博碩士論文??當然篇幅愈長,需要蒐集的資訊愈多。

 

二、需要多少資訊?

有的報告可能只需要瀏覽一些簡短的摘要或者參考幾篇概論性文章,就可以了。有些可是需要“上窮碧落下黃泉”搜羅各種翔實、深入的資訊,才能圓滿完成。

 

三、主題的時效性

有的報告需要最原始、最新穎的第一手資料;有些報告卻必須以時間軸做縱向、深度的考察。

 

四、參考的資料類型

有的報告是只能參考學術性或專業性的期刊論文;有的反而需要參考一些商業期刊、政府出版品、通俗性雜誌,甚至是八卦小報(tabloids)都不能放過。有時除了使用印刷資料,還得要參考各種視聽資料、地圖、統計資料,甚至是電子資源。

 

五、需要使用第一手資料嗎?

有些報告我們只要參考圖書期刊就很美妙了;有些報告可得動用到像日記、訪談記錄、書信和原始數據(raw data)等第一手資料喲…

 

六、報告的觀點

如果您的報告主題具有爭議性,所選擇的資料觀點就得要仔細斟酌囉!

Top

 

您是本課程第Hit Counter 位訪客

授課教師:謝寶煖
  pnhsieh@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