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今日的管理

 

內容大綱

  • 2010年的人力

    • 多元化對組織的影響

    • 管理如何對差異性更為敏銳

 


封面故事

想像這樣的情境:您公司的重要零件供應商的一群主管剛剛走出簡報室,現在是中場休息時間,雙方針對新採購案的合約內容,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當對方的主管離開簡報室去茶敍時,您注意到在桌上有一份「機密文件」(Company Private)的資料來。您也清楚知道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內,應該不會有人進來。請問您會很快地瞄一下資料夾的內容嗎?

MCI的員工經常得接受類似的道德訓練(ethics training)MCICEO Michael Capellas確保55,000名員工都受過道德訓媡。

200212Capellas開始到MCI工作時,他面臨的是公司歷史上最糟的情況。從19992002年,MCI公司的主管操弄公司財務,在財務上做假,虛報$9 billion以上的營收。雖然做錯事的人已經受到懲罰,但對公司的負面影響卻深植人心。MCI損失了$200 billion的市值。數千名員工失去工作,MCI也被排除在聯邦政府的合約之外。20027月,MCI宣告破產。

要如何搶救這家公司?一位不能接受不道德和不合法行為的CEO和董事會!Capellas和董事會的最重要任務就是重建公司信譽。Capellas和他新任命的chief ethicist決定要實現這項使命。Capellas和高階管理團隊相信他們的行為絕不背離道德規範,但是他們擔心下面的員工是不是也都能做到。只要一有人犯錯,競爭對手就會用來破壞MCI的聯邦合約。

Capella的道德做法其實很簡單。他相信只要設定員工的期望行為就可以了。他自己就是靠〝Do the right thing.〞這個簡單的座右銘行事的,他相信員工也可以。但是光說還是沒用。組織的文化得要變才行。因此,Capellas建立直接溝通(direct communication),開放(open)accessibility的組織氣氛,讓員工可以隨時與主管討論。他要員工接受良好的訓練,知道什麼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行為。他要求員工的每項交易,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可信賴的!

Capellas的做法有效嗎?是的,有人歸功於其領導和價值,也有人認為只是求生存的本能使然。但是,重要的是─員工相信!

 


 

變動中的經濟

一個世代以前,成功的管理者重視的是穩定性(stabilit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和大型經濟規模所帶來的效率(efficiency)。但是昔日的明星企業很多已經因為無法因應環境的變化而銷聲匿跡了。表2-1是1960年代與當下明星企業之比較。

2000年的明星企業又有哪些共通點呢?精簡(lean)、迅速(fast)和彈性(flexible)。新一代的明星企業重視品質(quality)、團隊合作、建立倫理的的工作環境、減少組織層級,面對變革時展現創業技能(entrepreneurial skills)。

適應變動的世界:傳真機、行動電話、桌上電腦、NB、PDA

 

表2-1企業明星:1960 vs. 2000

行業

1960年代明星

21世紀明星

航空業 Pan Am Southwest
汽車 General Motors DaimlerChrysler
廣播 CBS CNN
照相機 Bell & Howell Minolta
電腦 IBM Dell Computer
底片 Eastman Kodak Fuji
零售 Sears Wal-Mart
資訊檢索 Local public library American Online
郵遞 U.S. Post Office Federal Express
報紙 New York Times USA Today
保險仲介 Merrill Lynch Charles Schwab
鋼鐵 USX (U.S. Steel) Nucor Steel

 

1960s

21世紀的企業

  穩定

  可預測

  效率

  經濟規模(大型)

  精簡

  迅速 

  彈性

  追求品質

  團隊合作

  工作倫理

  減少層級

  創業家的技能

 

    → Alvin Toffler  
    

Alvin Toffler是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的代表學者,他認為現代文明的演進可概分為三波(three waves),每一波都有新的作事方法,有人得有人失。      

農業(Agriculture): 1890s

1890年代有將近90%的人從事與農業相關的工作,現在呢,全球只有5%的人供應我們所需的食物!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 1800s∼1960s

   — low-skilled, blue-collar jobs, 正式組織

大部分的開發國家都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

資訊(Information): 1970s

   service work:速食業、行員、保姆/管家...

   knowledge work:educated & skilled technical specialists

   — professionals:"師"

   — technologists:程式設計、軟體設計...

   — knowledge workers占全美1/3工作人口

 

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是第三波的表徵。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是環繞著資訊的獲取與應用而設計。現在的經濟,對知識工作者的需求是相當殷切的,而且薪資優渥。但是藍領工作者的工作與薪資卻大幅滑落,不幸的是,藍領工人沒有足夠的教育和彈性在資訊革命洪流探索新的工作機會。表2-2是新舊經濟的比較。

 

表2-2經濟的改變
舊經濟 新經濟
  • 國家邊界限制競爭
  • 國家邊界幾乎不再是定義一個機構經營的範圍
  • 技術增強嚴謹的階層組織和限制資訊的接觸管道
  • 科技技術改變了資訊的創造、儲存、使用和共享的管道,使資訊變得更容易接近
  • 工作機會主要是給藍領階級的工廠員工
  • 工作機會主要是在知識管理員
  • 人口族群視為同性質的
  • 人口族群以不同的文化分別出來
  • 商業因其環境隔離
  • 商業承擔它的社會責任
  • 經濟操控在大型企業集團
  • 經濟操控在小型企業家的商業合夥
  • 商業決定顧客的選擇
  • 顧客需求控制商業

 

img004.gif (5790 bytes)


全球市場 
(A Global Marketplace)

BMW.德國公司在南卡羅納州生產

McDonald在大陸賣漢堡

KFC在大陸賣炸雞

Toyota在美國Kentucky生產汽車

Exxon賺的錢3/4來自美國外

GM在巴西生產汽車

   —無國界的世界,管理者必須適應各種文化、系統和技術。

   —在兩個以上國家從事商業活動的公司,惟決策操之於總公司。

例:Gillette, Coca-Cola, 60%的利潤來自美國外。

   —在兩個以上國家從事商業活動且決策亦分散在各子公司。

例:Nestlé,  Frito- LayDorito chips美加口味不同。

  — 一種管理結構,其內部安排超越人為的地理障礙。

例:IBM放棄其依國分之組織結構,重組為14個產業群(industry groups)。

例:Ford合併其歐洲和北美的汽車業務,且計畫在未來增加拉丁美洲和亞太部

門。

               

    進入全球市場三階段

    1.被動回應(Passive Response):將產品出口到國外,接國外訂單。

    2.初步公開進入(Initial Overt Entry):將產品賣到國外或在國外的工廠生產、洽商,國外代表,自己公

司的人不派駐

    3.建立國際營運(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授權國外公司或零售(品牌、技術、規格)

ex:  Pizza Hut

Joint venture合資=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s

ex:  British Airways + American Airlines

Polaroid + Minolta

Nestlè + General Mills

        —  國外子公司

 


 

全球化對管理風格的影響

    1. 本位主義(Parochialism)

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觀點來看世界,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不相信他國人的做法,自己的產品、品味最棒。

    2. 種族優越感(Ethnocentric View)

狹隘的觀點,認為自己的文化比別人優秀。

    3. 文化環境(Cultural Environment)

— 價值觀、倫理、風格

— 政治、經濟制度

— 法律

— 身份

英國:年長、教育

美國:成熟

— 工作:年齡限制在美國是歧視(discrimination)


 

  • Hofstede的文化特質

National Culture:一國文化對員工工作的價值與態度有很大的影響。Hofstede調查IBM在40個國家的116,000名員工,發現以下的文化特質:

— 個人主義:個人應該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利益。美國、英國、澳洲 (權力差距低)

— 集體主義:社會或組織應該照顧每一份子。台灣、韓國、日本 (權力差距高)

— 高: 印度 菲律賓 馬來西亞 (中央集權)

— 低: 美國 澳洲 (民主參與)

                — 高: 規避風險、不願改變、害怕失敗、衝突是不愉快的

                           希臘、葡萄牙、日本

                — 低: 追求風險

                           丹麥、瑞典、美國

— 高雅、謙虛、人性、責任;重視人際關係;追求整體生活品質
— 挪威、瑞典、丹麥

                     

美國:個人主義↑,權力距離↓。類似國家還有英、澳、加、荷、紐西蘭。相反國家有哥倫比亞、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賓

 


科技

泛指任何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率的設備、工具、或作業方法

 

Dell、GE:無庫存工廠    

 

— 對員工能力的要求日增

員工必須能讀能懂軟硬體的手冊、技術期刊和詳細的報告。

— 平衡競爭戰場

組織(無論規模大小或市場力)都有能力創新、產品迅速上市、回應顧客需求。

例:Tommy Boy Records,是小型的嘻哈唱片公司,利用IT管理自己的市場、銷售、定價、和配銷,讓它可以和全球的娛樂集團競爭。

— Internet和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最大的效益是灌能顧客(empower customer)。

                 

   1. 提高生產力
   2. Customer-oriented
   3. 提供有用的資訊
   4. Integrative communication centers
   5. Telecommuting
   6. Mobile Office

   

社會對組織和管理者的期望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是公司在法律和經濟之外的一項義務,追求有益於社會的長期目標。

創造利潤 → 維護和改善社會福址

— 完成經濟和法律的責任

— 企業對變革中的社會現象的調適能力

— 追求有益社會的長期目標

 

支持社會責任的論點

  1.     Public expectations

  2.     Long-run profits

  3.     Ethical obligation

  4.     Public image

  5.     Better environment

  6.     Discouragement of further government regulation

  7.     Balanc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ower

  8.     Stockholder interests

  9.     Possession of resources

  10.     Superiority of prevention over cures.

反對社會責任的論點

  1.    Violation of profit maximization

  2.    Dilution of purpose

  3.    Costs

  4.    Too much power

  5.    Lack of skills

  6.    Lack of accountability

  7.    Lack of broad public support

 


 

自己創業、冒風險、接受錯誤總會有的事實;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快、抓住變革的機會。

組織內的人展現創業家的特質。

 

   


2010年的人力

組織員工在性別、種族、年齡、性別傾向和倫理等方面,各有不同背景。

包括廣泛的工作和家庭計畫,如托兒所、兒童與老人照護、彈性工時、分時工

作、在家工作、兼職員工、個人旅遊服務、調職、育嬰假

 


 

組織如何尊顧客為王?

 

全面品質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的要素:是一種管理哲學,在顧客需求和期望的驅策下,致力於持續改善。

顧客:外部顧客、內部顧客

持續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 CI)

改善每件事的品質

正確量測:統計

授權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    Downsizing

  2.    Outsourcing

  3.    Rightsizing

 


 

  1.    Part-time Employees

  2.    Temporary Employees

  3.    Contract Employees

 


現代管理者

 

 

 


【網路文章分享 1】

芬蘭的網路

 

在芬蘭,超過七成民眾有手機,一百萬人用網路銀行,政府將一切資料都連上網,公家機關生產力因而每年提升3.5%,民眾的生活也隨著資訊化變得更加便利。

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諾基亞(Nokia)、賓果。當然芬蘭不只這些,桑拿浴、西貝流士是芬蘭,諾基亞、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程式Linux也來自芬蘭,不過總括起來,芬蘭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無處不在的手機。
(台灣的手機不也無處不在嗎?^_^  下回分解)

有人說,網路的本質可能是芬蘭式的,這雖然是個比喻,但卻能貼切地描繪網路融入芬蘭人生活的程度。芬蘭超過七成的民眾擁有手機,還有讓美國也汗顏的網路普及率,一百萬的芬蘭人使用網路銀行,就人口比例來說傲視全球,讓這個高緯度國家成為全世界對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最投入的國家。

赫爾辛基的虛擬城市計畫是全世界首創,計畫的發起人之一林都立(Risto  Linturi)  去年五月曾經來台參加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他認為,赫爾辛基街頭用大哥大互通消息、隨興聚集街頭的青少年不只是未來無線人生的一瞥,也是芬蘭人集體式記憶的重現,畢竟芬蘭人的遠祖就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移動」根本就在血脈之中,如何和其他移動中的人連絡更是芬蘭人的本事,只不過,今天的通訊工具已經翻新為無線上網的手機。

警察用手機開罰單

「在芬蘭機場可以用手機買可口可樂」的傳說早已不是傳說了,芬蘭的無線上網程度到底到了哪裡呢?有個關於超速罰單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一點兒線索。去年八月某個晚上,芬蘭二十六歲的網路新貴捷柯.萊梭拉(Jaakko Rytsola)開著他的法拉利Mo-dena  360在赫爾辛基的大街上,突然間一個警察出現,攔下他,告他不當駕駛, 接下來的動作就是開張罰單。

在台灣,違規變換車道的罰款是新台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但在芬蘭這個社會福利國度,錢賺得越多、就要對國庫做出更大的貢獻,這點同樣適用在罰金上頭,而且沒有上限,充分實踐「懲罰要能讓人有所警惕」的信念。

萊梭拉沒有超速,只被罰相當於十二天所得,警察掏出了手機,按幾下,當場獲得了萊梭拉去年所得的數字,計算出一個數字:罰款三十萬芬蘭幣,相當於四萬四千五百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元。

芬蘭最新的形象就是無處不在的手機,但是在這張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元的罰單背後,藏著一個全世界各國政府望塵莫及的高度網路化系統,運用這個系統政府的稅收大量地增加也讓社會正義得以更有效率地伸張。過去十年裡,芬蘭政府致力於把大大小小、一點一滴的公共資訊和服務連上網路,每一輛汽車、每一家公司還有每一件房地產都詳細登記在案,資 料的取得只在彈指之間,如今已經是豐收的時候。

芬蘭政府的上網努力不只減少了公文往返,對國庫的收入更是大有裨益。舉例來說,大多數的芬蘭人並不需要自己傷腦筋填寫報稅單。每年,芬蘭的所有雇主必須把所有員工的個人資料以數位化格式送交稅務單位,詳細所得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項。稅務機關從龐大的資料庫搜尋每個人的保費繳納、持股狀況、房屋、汽車、助學貸款、退休年金所得,然後計算出個人應繳的稅額再將資料寄回給雇主。於是每年春天報稅的時節,芬蘭人會收到一份由政府單位提出的納稅建議書,詳細列出他們該繳的明細。納稅人依法可以對這份建議書提出質疑,但大多數芬蘭人只是照單繳稅,因為政府的資料庫出錯的可能性比個人的記憶力要低得多。

芬蘭運用資訊的方式堪稱淋漓盡致。《eCompany》便曾經對比美國和芬蘭兩國政府在土地資訊的效率,印證了芬蘭的優越性。當美國人想要調閱土地資訊,免不了要到政府機關,填寫了複寫紙形式的申請單,然後等候職員幫你調閱縮影片,找出你要的資料。如果你在芬蘭要做同樣一件事情,只需上網(隨時隨地),連上政府的地理資訊(Geographic Information)網站,點幾下滑鼠,一切搞定,而且,你得到的不只是某棟房屋的成交價以及抵押借款的狀況,還可以得到房屋坐落同一個區域的房價水準,連地底下的電纜和管線位置都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搬家通知上網搞定

搬家經驗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很糟糕,把身家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只是其中一個較為凸顯的環節,看不到的是得不厭其煩地告知重要連絡對象你的新地址,麻煩的程度會讓你好一陣子不敢搬家,包括要通知電信公司把手機帳單寄到新地址、通知銀行把信用卡帳單改寄新址,更不用說你得到戶政事務所遷移戶口、通知監理單位不要再把汽車牌照稅、燃料稅寄到舊地址。但在芬蘭,你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程。

馬提拉(Aulis Mattila)去年夏天搬家。他連上芬蘭政府國家人口登記網站的「遷徙通知」網頁,輸入身分證字號和地址變更內容,幾秒鐘之後,所有需要知道馬提拉新行蹤的人都知道他搬家了,包括各個政府單位還有公用事業單位他有開戶的銀行也都收到了通知。

這個政府網絡的效率有多高呢?馬提拉回憶起搬家後沒有幾天,他重回原本居住的城 市,到銀行辦點事情,行員對他說:「嗯,我看到你搬家了。」不過,芬蘭人並不常上銀行,芬蘭最大的電話公司桑諾拉(Sonera)的資料顯示,由於芬蘭人習慣用信用卡、簽帳卡、提款卡和網路銀行,芬蘭人均持有的現金在全球是最少的,許多人根本想不起上次走進銀行是什麼時候。

聽起來有點兒可怕,讓你聯想到歐威爾在《一九八四》描寫的老大哥?但是芬蘭人從光明面看待這件事情,或許是芬蘭人認真把人當人來看待,始終相信「科技來自於人性」,科技是要做人的好僕人、而不是壞主人,從不把科技用在監控自己人上頭。

至少,現在芬蘭人發現,他們花在上「衙門」和官僚打交道的時間越來越少。十年前,每年到中央登記局(Central Registry)登記地址變更、申請退休金給付還有身分證遺失補發的芬蘭人達到七百萬人次,現在這個單位一年只會見到五十萬人上門。芬蘭政府無須像從前雇用那麼多的行政人員來處理,網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公家機關的生產力每年提升達 3.5%。

如果這樣的效率還無法讓你驚艷,芬蘭人口五百一十六萬(二○○○年數據),不到台灣四分之一,但是國土廣達三十三萬餘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的十倍大,芬蘭舉行全國性選舉,選務機關可以在投票結束後不到一個小時內完成開票。

這樣精密的系統到底還有多大的用武之地?芬蘭政府就像剛剛練成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還在積極探測自己的能量。

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單位正在研擬一個降雪量通報系統。這個系統動用的資源不大,但是政府認為這會有很好的公關效果,堪稱惠而不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構想呢?芬蘭人雖然是全歐洲擁抱科技生活最徹底的國民,但是芬蘭人愛好自然的內蘊卻從未改變,週末假期走入茂密的森林湖泊間是他們的最愛,許多芬蘭人都擁有一個森林深處的夏日休閒小木屋。小木屋的主人可以上網將小木屋的確切位置登入,一旦那個地區的降雪量達到某個設定的程度,政府就會寄一封電子郵件,建議屋主清理小木屋的屋頂。

這樣貼心的服務卻是由政府提供,讓冷冰冰的官僚體系散發一絲絲的暖意,或許,這就是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網路文章分享 2】

 

有色人種

       2001。10.12。傑諾                     。

 

親愛的白種人,有幾件事你必須知道。
Dear white , something you got know,

 
當我出生時,我是黑色的
When I was born , I was black.

 
我長大了,我是黑色的
When I grow up , I am black.

 
我在陽光下,我是黑色的
When I'm under the sun , I'm black.

 
我寒冷時,我是黑色的
When I'm cold , I'm black.

 
我害怕時,我是黑色的
When I'm afraid , I'm black.

 
我生病了,我是黑色的
When I'm sick , I'm black.

 
當我死了,我仍是黑色的。
When I die , I'm still black.

 
你---白種人
you---white people,

 
當你出生時,你是粉紅色的
When you were born , you were pink.

 
你長大了,變成白色的
When you grow up , you become white.

 
你在陽光下,你是紅色的
You're red under the sun.
 
你寒冷時,你是青色的
You're blue when you're cold.

 
你害怕時,你是黃色的
You're yellow when you're afraid.
 
你生病時,你是綠色的
You're green when you're sick.
 
當你死時,你是灰色的
You're gray when you die.
 
而你,卻叫我「有色人種」?
And you , call me "color"?

 


本網頁是為配合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開授之"管理學"課程而設計,版權所有,歡迎您隨時提供寶貴之意見,郵件請寄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mailto:pnhsieh@ms.cc.ntu.edu.tw, 謝謝您!!

最新更新日期:09.26.2005 12:05 下午

網頁設計日期:9/1/1998

since 10/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