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而立 2014-12-31

從318學運後,臺灣社會又興起一股新的社運風潮,重新建立了大眾對社會、公共議題的關心。而從中我們發現到,媒體建構著我們的社會,大眾藉由報導來了解這些我們無法親身經歷的事件,無論是澎湖空難、高雄氣爆或是食安問題,都可以發現到媒體正牽引著閱聽眾的關注。而問紙關心的就是不同媒體所造成的影響。

《2013 媒體白皮書》顯示,臺灣閱聽眾以30歲為界,各自最常使用的媒體,分據於「網路」與「報紙、電視」兩端。而對比兩者,網路世界相較於傳統媒體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觀點。而兩者不同的觀點也代表著兩個不同世代的溝通問題。長輩們時常認為,年輕一代所汲取的網路資訊正確性堪慮,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所以無法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反之,年輕一代也認為長輩們被有強烈意識型態的傳統所拘束了思維。問紙的主要目標是為補足傳統媒體(報紙)與網路資訊間的差距,激起閱聽眾更多的批判思考、提升自我的媒體識讀能力,促成世代之間的溝通。

問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媒體呢?它又如何促成世代的溝通呢?

20141231001

 

紙本問紙採夾報的形式,內容參考四大報近期較熱門、大眾討論的公共議題為主,提出有別於四大報內容的多元觀點,以直接、幽默或諷刺的提問形式,吸引讀者的目光。問紙希望閱讀報紙的讀者,在翻閱完頭版、二版後,能注意到報紙上的新聞與問紙是互相呼應的,在閱讀完問紙的內容後,參考問紙關鍵字,主動的上網檢索更多的資訊,在閱讀、吸收更多的資訊後反思,而不是只有單方向的接收報紙所提供的資訊。而線上問紙則是希望提供關於新聞議題的數據、各方觀點或問題,希望年輕人在接觸了網路上無數的資源後,可以試著和父母長輩一同討論,關心新聞以及社會。

20141231002

 

問紙與其他新媒體不同的地方在於,問紙不是直接採訪並撰寫新聞,而是透過閱讀四大報與眾多網路資訊,集結不同的敘事角度與多元的觀點。在整理與討論後,製作成紙本問紙提問、刺激報紙的閱讀大眾,以及線上問紙的文章,包含在臉書、udn新聞評論網。因此問紙想做的其實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透過自主的蒐集、吸收多元的資訊與觀點,一同提出問題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是問紙的一員。打破世代的隔閡從你我開始做起,一同溝通討論,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對話,促成更美好的社會。

20141231003

 

本文章照片經同意取自:問紙wenz 編輯團隊
更多消息請上:https://www.facebook.com/wenzproject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