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杜盈瑩、陳德元、劉軒齊 2015-09-13
照片提供:何清芸

大學期間8學期拿了5次書卷獎,輔修外文系,最後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在學業上認真以待的她,生活卻不只有唸書——學習設計軟體、接設計的案子累積經驗、當家教、當志工、找實習機會、寒暑假的自助旅行……,她形容自己是工作狂,凡事都想盡善盡美。這位經歷豐富的她,是臺大圖資系B96的何清芸學姊。

除了以上,學姊還曾到加拿大交換一學期,修習了數位攝影與繪畫、數位藝術的課程。畢業後更進入了日本的微拓公司上班,開始了她身為UX consultant的職涯生活。然而,歷經幾段波折後,學姊才意識到這些都不是其所想像的UX,於是在今年九月份,她前往美國西雅圖繼續她的下一段尋夢旅程。

 

追求完美、豐富沒有極限──大學之爆肝人生

對於圖資系的課程,學姊說很難說明是哪門課帶給我們幫助,但是內化的能力就是我們的搜尋能力比別人強。她提到在資策會實習時,同事找不到需要的資料,她卻花了五分鐘就查找出來了。而她也提到如果想修一些跟使用者經驗相關的課程,可以修寶煖老師的資訊結構與網站設計,從實作中嘗試以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網站的好用性。

而我們看到更多的,其實是學姊對於設計的熱情與自學能力,學姊說以前她很喜歡平面設計,因此她會下載許多相關的軟體自己摸索,如果想更上一層樓的話再去上課。當時相關軟體不易取得,而且臺大也沒有相關科系,所以學姊很容易可以接到case,主要是有關於網站設計、海報設計和名片設計。除此之外,學姊連出國交換也是努力學習設計,在加拿大時修習了Digital Photography、Drawing與Digital Art。學姊說那邊的學習環境跟我們很不一樣,老師不會明確告訴你要怎麼做,讓學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學姊自認是個嚴重的工作狂,一週曾接7個家教,主要教自己最擅長的文科。此外學姊還有輔修外文系,所以週末放假時很少出去玩,通常都將那時間拿來做報告,甚至還曾經在忙得分身乏術時,做出了邊騎腳踏車邊吃晚餐的危險動作,不過每當到了寒暑假時,她就會為了放鬆而出國去旅行。

關於實習,學姊曾有過在資策會與Intel的實習經驗,Intel和微軟一樣都有整年的校園宣傳大使的行銷實習,學姊回憶當初申請的過程,除了認真準備履歷與面試外,創意亦是讓主考官眼睛一亮的關鍵要素,例如他出了新的處理器,你要如何在校園中宣傳?學姊覺得創意會讓你顯得較為突出。雖然對學姊來說,實習的經驗對於往後的就業沒有直接相關,但過程中讓自己了解到對行銷沒興趣,而與許多商學院學生彼此間的學習,更深刻體會到外商公司的文化,其實也是獲益良多。

在學姊的簡歷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志工的經驗,如:去芬蘭關懷酒精、藥物成癮的老人;去菲律賓教導流落街頭的孩童;還有運用自己的專長在Global Lives Project編輯宣傳品並管理照片圖庫;甚至當新創公司的UX諮詢者,還創辦了Conversion Lab(註1)與成為CAREhER(註2)專欄作家等等。

不過學姊說現在她參與志工的形式已與以往不盡相同,因為過去不僅看到許多無能為力的事,在來來去去的過程中,或許更在無形中傷害了許多幼小的心靈,讓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安慰反而更加難過,因此學姊並不認為當志工是多麼高尚的事。現在學姊比較會參與單次性的志工活動,因為她在活動中除了能夠紓壓,還可以找到生活的意義。

20151104_1_01

 

初識人機互動與使用者經驗

當初學姊畢業時,其實並沒有太明確的目標,是在誤打誤撞下才與使用者經驗有了邂逅。微拓這家日本公司(日本最大的數位策略顧問公司,以顧客為思考中心,協助企業擬訂各方面的策略),除了喜歡啟用新人外,也恰巧想要來臺灣拓展版圖,因此它想找具備邏輯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臺灣人才。在人力仲介看了學姊的線上履歷之後,便招募她至微拓旗下工作。而進入職場後,學姊才真正開始踏上邊做邊學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的道路。

學姊的工作一開始是做顧問(consulting)的工作,需要負責整個專案,從了解顧客的商業需求、進行使用者研究、到製作出產品的原型都是學姊一手包辦,例如:在找出客戶在銀行裡開戶、存錢到投資的這個過程之後,學姊就要替銀行思考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進行怎麼樣的改良,才能讓客戶有更好的感受。

而在外商公司工作,又讓學姊有了許多特別的經驗,如語言的溝通—因為學姊不會日文,但英文又非日本人的母語,使得學姊原本一小時可以講完的事,竟花了三小時;又如出差於各國的體驗—在日本公司上班時,學姊也曾經接到一個專案要研究亞洲各國使用者的經驗,因此有機會到紐西蘭、泰國、印度、香港和杜拜旅行。文化的衝擊亦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學姊在日本公司時已習慣了比較委婉的說話方式,故後來到新加坡時,不適應其行銷方式也讓學姊受了一些挫折。

 

反思──使用者經驗的理想藍圖

然而,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學姊漸漸發現社會眼中的使用者經驗設計師與其核心理念的落差甚大,不僅是因為UX的工作內容和設計師沒什麼兩樣,畫線框與大量使用Photoshop為目前的工作常態,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太針對於網頁的設計與互動了,在看過了學姊在Conversion Lab發表的文章:給企業主:你是否發揮了UX的真正價值?,就會發現其實UX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其價值與功用,但要發揮其效能,真的就要端看企業主如何運用了。

甚至,學姊對UX有更深的期許與想法,當她意識到自己總是在思考要如何幫企業解決問題,換言之是幫企業轉換出更多的利潤,她會覺得這些人已經夠有錢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讓他們變得更有錢?即使申請信用卡的流程變得更順暢,人們需要更多信用卡做什麼?學姊認為UX應該用來解決人類生活基本層面的問題,她想要將使用者經驗(UX)的專業運用在如醫療、教育領域上,站在弱勢的一方思考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難題,但是截至目前她都沒有找到能實現她理想的工作。

學姊希望她不僅僅只當生產流程中的一環—接收來自前一人的工作,做完自己的部分後傳給下一人。以前的她很喜歡玩這些平面設計的軟體,但現在的她並不再想做當一個顧客說要修改什麼,就幫他們稍微改一下介面這種細節的事情。或許會更充滿挑戰性,但現在她更喜歡在每個環節都有自主的能力,能更有力地去思考、發想,想出解決的方案。目前學姊正要去西雅圖念華盛頓大學人機互動設計學系,希望能找到符合其心中理想的工作。

20151104_1_02

 

給學弟妹的建議

學姊因為自我要求極高,又是個完美主義者,因此即使是沒有興趣的課程,也會盡力去學習,學姊說因為自己已經習慣了努力,所以雖然很累仍會繼續保持。另外她也給了我們一些建議:考試和報告都要提早準備、應該先列出所有該做的事,再排出優先順序,不然可能都會只先做自己覺得較簡單的事情、盡量不要浪費時間在自己想做卻並非必要的事情上。

學姊當初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充實自我,她為何有時間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呢?而學姊也坦承,唯一的方法就是減少休息時間,學姊每天幾乎都凌晨4點才睡,這表面上看起來讓她多出了很多可以利用的時間,但事實上卻導致如今記憶力的大幅下降,如今感到十分無奈的學姊,也耳提面命的說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到了後來才後悔莫及。

我們也很好奇究竟該如何找到適合的職位,學姊告訴我們其實很多事都必須在職場中邊做邊學。她自己最初進公司時,也幾乎沒有UX的相關知識與能力,一切都得從做中學。學姊認為UX這個產業太新了,所以較少有對應的課程能修習,而且業界通常也不會對學歷要求太多,反而會希望員工到職場上邊做邊學,因此其實出國留學或國外工作的經驗對於UX而言並非必要。

另外學姊也很推薦我們要試著學習程式設計,她自己因為很有興趣而自學了許多種,我們雖然不必如此,但是至少要可以看得懂並且知道甚麼功能是做得到的,才能順利和電腦工程師溝通。她說現在有很多線上的資源課程可以自我學習,如:可汗學院、codecademy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而在學習語言方面,學姊說要讓自己持續有接觸該語言才不會生疏,所以她會找機會能夠一直使用到外語。

此外,學姊對於大學時沒有花時間培養邏輯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感到可惜,因為大學的時候忙著趕各種死線,就沒有特別去反思老師教的東西真的是這樣嗎?然而,工作後她才意識到技能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如Photoshop一定會找到比你更厲害的人,甚至未來還有被機器替代的可能。但是思考力卻是無可取代的,尤其在顧問業時,她就像是企業的醫生,要幫企業想問題出在哪?要如何解決?每個人想出來的解法是獨一無二的,而為什要用你的而不用他的?這就是獨立思考的價值所在。而學姊認為這個培養可以來自於:多增加對上課內容的挑戰,或是思考老師會怎麼想、他怎麼會這樣想等等。

最後學姊也提到她覺得臺灣的就業環境其實並不是那麼友善,所以鼓勵我們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走出去,到外國就業或許也可以成為一條選擇的道路,相信只要願意走出去,就一定會看到許多意料之外的風景。

20151104_1_03

 

註1:Conversion Lab為學姊所創辦之論壇,藉著分享知識、觀點與實作技巧,期望對華語圈的使用者經驗設計資訊品質有所貢獻,可追蹤之以獲得更多有關於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消息。

註2:CAREhER是力圖為新時代女性的職涯發展提供豐富資訊的平台,提供使用者各界職場女性的人生經驗,以及如何形塑個人專業與形象的文章。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 , 系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