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與撰稿:許立涵、邱祥兒 2016-6-13
照片提供:朱則剛老師、邱祥兒

學生們習慣稱朱則剛老師為「剛哥」,他曾擔任過系主任,是圖資系相當資深的教授。享受生活,熱愛分享,喜歡交朋友,是老師最大的特色。一襲黑衫與和藹笑容是老師的獨特形象。儘管已教書約三十餘年,老師依舊保持著源源不絕的年輕活力。這次的專訪,朱老師和我們談他的生涯、他的興趣、夢想以及他對傳播媒體的看法。除了吸收不少新知,我們也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了則剛老師。

 

從想成為紀錄片導演到擔任圖資系教授

朱老師教授傳播相關課程多年,許多人以為老師本來是傳播媒體背景,然而,其實老師本來是念圖資的,後來修習教育與傳播媒體相關課程,最後仍然選擇留在圖資領域工作。

中學的時候,朱老師立定志向,想當紀錄片導演,拍一些能夠傳遞知識的紀錄片或科普影片。高中時,因為家人勸阻,老師沒有進入當時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的世新廣電就讀,最後進了淡江大學德文系。然而,朱老師並未因此放棄夢想,後來轉系至淡江教育資料科學系,並找到了興趣和歸屬。畢業後,老師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攻讀視聽教育碩士,研究傳播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回國後,朱老師本來想到電視台做節目,但是在機緣之下,又回到自己的母系(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服務,擔任視聽中心主管和講師。

朱老師始終抱持著開闊和樂於擁抱新事物的心,認為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因此返台多年後又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攻讀教育科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後再度返回淡江大學擔任副教授並兼教育資料科學系系主任。幾年後,朱老師轉至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擔任研究員,並在師大的大眾傳播研究所開課,後來再轉至師大圖文傳播系任教。並在因緣際會下,被邀請至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兼課,隨後在2000年轉來臺大擔任專任教職。

 

別過度期待新科技帶來的美麗新世界

朱老師十分關心傳播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傳播學》、《數位學習》、《教育科技專題》、《視聽資料製作》、《多媒體資料管理》、《媒體中心管理》都是老師擅長教學與喜歡的研究主題。這次訪談朱老師也和我們娓娓道來他個人對於科技應用於圖書館和教育的看法。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圖書館自然需要結合新的科技拓展服務,但老師皺了一個眉頭,他覺得「人們總在追隨新的科技」。科技始終在不斷進展,然而,人們往往在一種科技還沒落實或普及時,又想要去創造或追逐下一個新科技。老師說這個狀況很像不斷地「Jump on the bandwagon」,字面上意思為跳上漂亮的篷車,其實就是指隨波逐流,愛跟風的情況。朱老師認為人們對於科技的態度需要調整。從老師多年的經驗看來,對於教育上的科技應用,大家總在新科技出來時,抱著非常高的期待,但最後往往都是失望。例如:「翻轉教室」的概念,在學界其實已經討論了很久,並不盡然是最近幾年的事,而且要翻轉的應該是人的觀念而不是科技所導致的改變;此外,人們很容易只在意科技正面的影響,卻忽略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雖然朱老師也是一個熱愛科技的人,卻對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持越來越保守的態度。老師對科技有一項基本的原則:期望高,失望也高;期望低時,才會有驚喜。認為科技會帶來美好的期待通常都會落空,引導新科技應用的圖書館或教學者,應該善用新科技,但更要觀察到其可能的負面影響,並且不要為了要導入科技而給人們過高的期望。

 

淺談臺灣大眾媒體生態

看老師在臉書上的生活和照片,可以知道老師是位影像和聲音的狂熱者,也時常關注臺灣媒體的發展和現象。於是,我們請朱老師談談他對臺灣媒體的看法。

朱老師說,臺灣媒體素質參差不齊的原因很多,除了政治力或財團勢力介入媒介的經營之外,總括可歸咎於媒介經營的商業本質,媒體只在意收益、收視率、點閱率,沒有把社會責任擺在前頭。另一方面,觀眾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觀眾一直接受品質不佳的內容,而不拒絕的話,媒體就會一直端出迎和觀眾胃口的內容。朱老師認為治本的方法應從觀眾著手,媒體素養的教育相當重要。雖然有些老師們平時上課會批判媒體、揭示媒體圈的現況,但許多學生聽勸過後以為準備好了,進入職場後仍依舊無法適應傳播產業。

反觀先進的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西歐等國家的媒體,無論在專業新聞或娛樂性質的媒體水準都比較高。即便不深入探究原因,也能明顯的感受到美國及西歐國家的媒體權威性很高。例如:英國的BBC、日本的NHK都有公共電視台背景,很重視新聞專業及客觀公正報導,因此其報導的內容受到大眾的信任。相對來說,這些國家的媒體環境好很多、獨立自主性高。而臺灣媒體所有權組成較特別也複雜,卻也很混亂,有志改革之士一定會遭遇許多挫折。老師認為除非同學對於傳播業有很大的狂熱,致力於改善媒體生態,且有源源不絕的使命感,不怕挑戰,才能在國內的大眾傳播產業中生存。

 

圖資系學生最大的特色與價值

雖然朱老師開設的課程幾乎都是選修課程,但是老師覺得圖資的核心價值在於圖資領域的必修課,如《資訊組織》、《資訊檢索》所培養的資訊能力,對於未來任何領域的工作都很有幫助。許多外系老師的研究計畫常聘請圖資系同學當助理,因為圖資學生知道該如何找「學術型的資料」,這也是我們的專長。朱老師說,即使以後不是從事圖資相關領域工作,這樣的訓練也可以讓我們對各種資訊的處理更得心應手。

於是,我們又緊接問老師一個難度較高的問題:「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圖資系,老師會選哪一個字?」朱老師的答案是「Flexible」。老師認為,我們帶著圖資所學,未來工作即使不在圖書館,這些資訊素養和能力可以很容易地被轉換,彈性應用在各工作層面與領域,我們也能比較快速適應不同行業及專業,在現今多元的工作內容及職場生態掌握優勢。

 

學會欣賞生命並且勇敢追夢

朱老師的興趣是影像和聲音,但其實還有很多,音樂、攝影、電影、電視、舞台劇、話劇、平劇和現場live演出都是朱老師熱愛的藝術。如何培養自己的興趣?老師說他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大學也都在玩音樂,平常也很喜歡看電影、電視。老師告訴我們,多接觸外面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只待在家裡,人要學習獨處,但樂趣是要自己找的。生命中的小確幸要自己去尋找,舉例來說,有一次老師家裡本來看似已經枯掉的樹竟然長出了新芽,開始了新生命,這件事就讓老師十分地感動。當你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每樣小東西,你會得到更多的滿足。生命要充實,要能慢慢培養出自己的喜好和興趣。

朱老師自己承認教書生涯相當地順遂,老天給他最好的安排。對此,老師提到自己其實並沒有刻意地為自己的生涯做規劃,對他來說這一切都很蒙恩,過程中受到許多貴人幫助,自己所學和興趣也很相符。基本上,無論是學術上或生活上,他的人生目標都達成了。老師開玩笑地說可能是自己人生無大志,對於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但最期待的還是跟家人相聚,和兒子等家人們一起釣魚。退休後想要休息一下,也許會找朋友再玩玩音樂。不過,最想做的事情是去旅遊,希望可以和太太一起環遊世界。

「其實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夢想吧」,老師說,露出微微靦腆的笑容。曾上過朱老師課的學生可能都會知道,興趣廣泛的朱老師年輕時是一位熱血青年,曾玩過樂團,擔任Bass手,還留著長髮站在舞台上表演呢!也許未來某一天,我們還能看到朱老師在樂壇上發光發熱。

 

給圖資系學生的話

專訪進入尾聲,我們最後請朱老師給圖資系學生一些勉勵與期許。朱老師說,每一位能夠從臺大圖資畢業的學生,應該都算是社會中的菁英分子。應該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但是期許同學不要將驕傲顯示在臉上,放在內心就好。其他人對於臺大人會有更高的期待,認為我們應該必須表現得更好。但如果姿態過高,就容易樹敵。因此,老師期許大家學習放低姿態,工作上自然應該要有所表現,但不要過度急切,而做出惹人討厭的行為。身為臺大人,進入職場可能容易招忌妒,有時候不是因為事情做不好,也許是因為他人的成見或其他因素,而導致工作不盡順利。遇到挫折的時候,千萬要記得這八個字-「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這是朱老師的座右銘,也是他希望送給同學的話。

20160629_2_01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