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杜慶珩專訪

採訪/撰文:徐佑昀、傅嬿羽 2018-6-20

或許出國讀書進修,是許多人的夢想,期待除了在台灣之外,也能有機會到異國拓展視野、增廣見聞,期許自己未來發光發熱;但卻可能因金錢、時間或是家庭等各種因素,而導致真正可以實現出國夢的人並不多。因此,若在剛好有機會來臨時,就更應該努力把握,畢竟人生中許多機會往往一瞬即逝。

杜慶珩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和國家發展研究所,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的語意分析師,後在全球最大的儲存媒體製造廠商中環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國外業務。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爲申請上一個歐盟提供的課程機會而辭去工作,選擇隻身赴歐洲,在數年內於各國大學進修。

在這段人生歷程之中,她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她又是如何抓住機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圖資系轉戰國發所:「很多時候人生轉折是未必理性的!」

當年杜慶珩在圖資系畢業後,懷揣著留學夢,但因為當時家庭條件不支持,於是先打消了這個念頭。而後她開始思考,進圖書館作館員並非她的志業,也沒有想直接踏入職場的打算,因此最後選擇先進台大國發所磨練自己,鑽研社會科學和全球化相關議題。

「有時候,許多人生的轉折都未必完全理性,而會混雜感性,畢竟我們不可能評估完所有的條件後再做決定。但人生經驗終將隨著時間累積,幫助我們修正方向,漸漸帶我們往更好的方向走。」

說到這,其實圖書資訊與國際發展之間似乎有很大的落差,而勾起我們的好奇心進一步詢問:「圖資系所學對於在國發所的研究有什麼幫助嗎?」她分享,其實圖資對於各個學門都很有幫助,如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資訊檢索等等。

「通常其他同學都是進研究所才修習這些課,但對我來說卻不陌生,所以我覺得圖資所學的東西在各方面以及做研究時都有莫大的幫助。」

 

作為「User和programmer之間的橋樑」——在中研院的求職經歷

自國發所畢業後,杜慶珩繼續進入研究單位——中研院,擔任語意分析師一職。

「我當時扮演的角色比較像介於使用者(user)和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之間的橋樑,所以當初在建立系統時,會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測試使用上是否有疑問,再向程式設計師提出如何才能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建議。」根據她的描述, 之所以能勝任這個角色,主要是因圖資人很習慣與電腦及資訊系統打交道,所以不論是在圖書館或私人企業都較容易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在中研院累積一段工作經歷後,因為想給自己新的挑戰,加上她對於不同文化和國際事務一直都深感興趣,所以進而嘗試了科技業的國外業務工作。

 

於中環股份有限公司任國外業務,從台灣跨往國際

「中環主要產品是光碟,會搭配其他像是碟機或機殼等產品做銷售。光碟雖說使用率已經越來越低,但加入中環後,就會發現世界很大!如有些偏遠地區的網路建設並不發達,光碟還是頗為重要。」杜慶珩說道。

而接續著在中環任職國際業務的經歷,她與我們分享,「就國外業務而言,可能很多人都會直觀認為英文口語能力需要特別突出,但事實卻不然。」

她補充,其實國外業務更需要學習怎麼「與人打交道」:例如面對所有船務、貨代、工廠資材、品保、財務會計部門、原料供應商等等,都十分需要溝通技巧。除此之外,若是針對B2B的銷售業務,則需要擬訂年度與季度的銷售企畫案、策略、行銷和看懂報表、做統計及算數等。而身為國外業務,出差是必須的,如杜慶珩分享自己曾到五大洲參加電子展,尋求新客源與推廣產品。

回顧這份經歷,她坦言這個職位比想像中的還要更複雜,特別在大公司中,有許多公司文化的細節需要注意。

「重要的是保有彈性。」她認為,商場本來就變化多端,且在面對不同客戶時,要能夠尊重文化差異、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一方面經營客戶關係、另一方面也要將利益留在公司,在保有彈性的同時更要堅持原則。

 

工作後的出國進修:「更珍惜學生時光。」

在研究所、工作幾年磨練後,她的職涯又有另一個大轉彎。

在事業正盛時,她毅然選擇出國唸書,參與Erasmus Mundus的歐盟聯合碩士,選擇Global Market, Local Creativities專業。而此留學課程最特別的地方,是能到不同的國家生活與學習。杜慶珩分享,第一學期待在蘇格蘭、再來到巴塞隆納、而後到德國參加暑期學校、接著去到荷蘭,第四學期開始實習與寫論文。而當初之所以選擇赴歐洲進修,是因為認為歐洲在國家發展歷程上較台灣早,所以產業也走得較前面,若向他們學習,可以避開一些前車之鑑。

在進一步詢問請教杜慶珩系友出國進修後的感受與想法為何,她說:「我覺得是感到珍惜。」

她一邊回憶一邊分享,雖說已經歷了七年的學生時光,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歸校園,其實會比較知道自己未來可以繼續鑽研的方向,並投入時間研究新知和學習新事物。

而除了個人主觀感受外,在國內外研究所的比較上她也多有觀察。例如,老師會十分要求期末論文的引用和舉證,需要寫得一清二楚,不像台灣的研究其實很容易遺漏「以為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因為在國外,學者大多認為外人並不會熟知該領域,故會特別在引用上更加仔細與謹慎;另外,國外研究所強調「歷史取向」,也就是研究不只針對該主題,而是對整體事件之時代背景的演變進行研究。

「這樣看起來,在國外唸書有諸多優點,經比較過後,怎麼看國內的研究所呢?相對來說有什麼優勢嗎?」我們好奇提出疑問,畢竟她也曾唸過國內的研究所。

她回應,相較於國外,攻讀國內研究所的優點,除了有語言優勢之外,也較能以在地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連結與分析。例如研究政治,就較易結合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理論或概念,可以更貼近時事、研究資料也能與時俱進。

 

回顧工作、海外進修的種種歷程,圖資所學對於職涯的幫助?

「圖資所學常常在不經意的地方有很大的助益。」她不假思索地回應。

具體來說,如上述提及她先前在科技公司時,逢年過節需要送客戶一些卡片跟禮物,其中有位巴西的重要客戶有心血管疾病,老闆想送他糖尿病的食譜菜單,因此這個工作便落到了她的頭上,但當時對於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並不太熟悉,亟需該領域專家推薦。

她當時查閱了幾個線上書城電商平台,都令人眼花撩亂,便靈機一動想到圖書館的妙用。於是詢問了國家圖書館,並迅速地獲得幫助。她猜想,如果是其他同事負責,他們可能不會知道有「圖書館參考服務」這個選項;另外,像是針對資料管理,因為公司部門很多,資料卻十分紊亂,於是她主動把資料夾重新編整過,大幅增加了同仁查找資料效率。

 

「圖資的專業」在哪裡?

在被問及圖資的專業是如何運用在工作上,杜慶珩系友說到:「必須要誠實地說,圖資專業在國外通常是在研究所才會唸。圖資時常是為了幫助研究。」但她接著說,其實找工作本來就不是單看「專業」這一項!如果有一些面試經驗的話,會知道被公司錄取與否,不一定是擁有什麼「專業」,很多時候是看和公司到底「合不合」。

「這些其實都不是大學的學系帶給你的,我認為大學代表的只是基本的認知和技能、知識等。你如何在履歷撰寫與面試當中,表現出自己比其他人更熱愛或更能勝任這份工作,這個才是關鍵。」

 

以過來人身份,系友杜慶珩想對圖資系的學弟妹分享…

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

想當初她剛進職場時,也會擔憂自己因為不是商學院或管理學院背景,會不會很吃虧或落後。但其實不會,因為商場上真正會用到的實務能力,其實都並不艱深,只要願意學!

第二,針對即將畢業的圖資人,當在掙扎要升學還是就業時,也得顧及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容許自己繼續念下去,或得思考有沒有機會拿到公費、貸款、獎學金?如果都沒有,還能出國唸書嗎?這是個實際的問題,要記得規劃。

但研究所沒辦法出國唸,也並不代表就永遠無法出國。如同她工作後進修的那段人生轉折,其實正提醒我們,不必覺得人生此時此刻一定得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因為當你在過了幾年後回頭來看,其實永不嫌晚,都還是有機會。

而若是已經決定要工作的學弟妹,鼓勵大家去思考自己真正喜歡和想要的是什麼,圖資可以勝任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一定有一些是自己比較有興趣的。

最後,「祝願學弟妹能多多思考自己的人格特質和興趣,將「喜歡做的事」和「我能做什麼事」來交集,再來找有興趣的產業,就能比較容易找到方向!」


文章分類: 新聞報導 , 系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