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

報告結構
引用資訊
簡報技巧
網站建置

書目格式指南

當我們撰寫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時,不僅要能言之成理,更要能言之有據,所以學術論文的最大特色在於詳細交待所參考或是引用的所有資料來源, 幫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圖索驥,驗證作者所言,或是加入研究行列。

一、三大書目格式

一些著名的學術暨研究機構,或是大學都編有論文寫作手冊,詳細規定論文的格式、徵引資料的方法和參考書目的編製方式,其中又以Chicago、APA和MLA三套寫作手冊最為中外學術論著和期刊編輯所普遍採用。

()Chicago Style

·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Writers, Editors, and Publishers. 14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芝加哥大學出版部在1906年出版Manual of Style,經過近100年的的增補修訂,建立了學術論文寫作與書目格式的權威地位。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目前已出至十四版,其內容包括書籍論文的編製(Bookmaking)、格式(Style)、出版與印刷(Production and Printing)等三部份。第二部份「格式」中詳細說明撰寫論文時需注意的細節,包括標點符號、人名和數字的寫法、引文的寫法、圖表的製作、數學公式、縮寫、以及註釋和書目的編製方法等。其中第二部份的第1516單元正是書目格式指南(Documentation),是撰寫論文時,編寫註釋與參考書目之必要參考。

·         Turabian, 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的節縮版,以大學生寫作期末報告或是研究生撰寫博碩士論文的需求而編寫的,內容精簡值得利用。

Chicago Style的編寫方式說明,請連線至http://ceiba.cc.ntu.edu.tw/information_literacy/chicago/chicagostyle.htm參考,網站上有介紹不同資料類型的書目引用格式及作者的著錄方式。

()APA Style

·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 (4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這是是大家習稱的APA Manual,也是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期刊經常採用的書目格式。1928年時一群心理學和人類學期刊的主編們聚會討論有關期刊稿約的議題,擬出一份說明提供給欲投稿的作者參考,做為投稿者準備稿件和期刊編輯審核稿件之依據。這次會議是由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所贊助,而會議最後擬出一份七頁的寫作指南,於1929年刊登在美國心理學會所出版的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這就是APA Style的前身。1944APA的編輯委員將其內容加以擴充,成為32頁,以鼓勵年輕的學者從事專業寫作,尤其是幫助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有效率地準備符合期刊水準的稿件。1952年正式以Publication Manual的名稱出版,並於1994年出版第4版,並將於20016月出版第5版。全書共分七章,分別闡釋稿件的內容與組織、觀念的表達、APA編輯格式、稿件的準備與範本、稿件的接受與出版、 APA期刊的政策與編輯對稿件的管理、參考書目。其中第三章APA的編輯格式中,對書目的寫作與引用有詳細的介紹,值得參考利用。

APA Style的編寫方式說明,請連線至http://ceiba.cc.ntu.edu.tw/information_literacy/apastyle/APA_Style.htm參考,網站上說明不同資料類型的書目引用格式、正文的引用和參考書目編製的規範。

 

()MLA Style

·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5th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9.

MLA Style是人文領域經常採用的一套書目格式指南。MLA Handbook是為高中生和大學生撰寫研究報告而編製,為學術期刊和大學出版社所廣泛採用。內容除了承繼第四版的內容:研究與寫作、寫作要點、研究報告之版式、編製參考書目、著錄文獻來源、縮寫外,另外新增電子資料使用與引用的資訊。

·         Gibaldi, Joseph. MLA Style Manual and Guide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2nd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8.

MLA Style Manual則是為研究生和專家學者撰寫學術論文而編製。第二版中內容詳錄出版過程,從稿件的準備到出版相關的版權和法律問題,都有詳細說明。

MLA Style的編寫方式說明,請連線至http://ceiba.cc.ntu.edu.tw/information_literacy/process7-4.htm參考,網站上說明書目和註釋編製的例子。

 

二、註釋的功用

一般而言,註釋之功能有四:(註1)

1.      對於正文中所陳述之事實、論點、或所引述之文句,說明所根據資料來源之權威性;

2.      做為交互參照(Cross-reference),指引讀者參照論文中其他有關部分;

3.      當作者認為應該對正文中所提到的資料或所討論的議題,做進一步的附帶說明、評論或衍伸,而又怕在正文中提及會影響行文順暢,或是打斷讀者的思路時,就可以利用註釋來加以闡釋;

4.      作者對在其研究過程中,曾給予支援、協助或啟發之個人或團體,表示感謝之意。

因此,註釋可以分為兩種:

1.      資料註(Reference notes):
說明引用資料的出處,用以彰顯前述註釋之第一、二項功用;

2.      內容註(Content notes):
闡釋正文或引用資料之相關內容,用以滿足前述註釋之第三、四項功用。

 

三、引用文獻的方法

在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中,採用其他學者專家之理念或引用其話語時,均應詳細註明來源或出處。將他人的話語原文摘錄時,應以引號來標示,中文以「」為引號,西文則以“ ”為引號。即使是將他人的話語改寫或摘錄節縮,也必須忠實地載明資料來源,適時將功勞與榮耀歸給原作者。另外,不要直接引用別人文章後面的註釋,沒看過的資料,千萬不要引用喔!這可是對原創作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障!

引用資料來源,中文通常以註釋(Notes)統稱。實際上西文論文寫作格式是有明確區分的。依其版面編排方式分為Endnotes和Footnotes(註腳)兩種。Footnotes是放在每頁下緣,而Endnotes則是放在每章節之末,很多暢銷書或教科書甚至把所有註釋集中放在全書之末。

註釋的標示方式,通常是將註釋號碼以圓括弧或上標,標示於引文或作者姓名之後。但亦有以「作者–年代」方式來標示資料來源的,分述如下:

()連續註釋

將註釋號碼以圓括弧或上標置於引文或作者姓名之後,而以Endnotes或是Footnotes的方式,依序列出資料註或是內容註。註釋之排列則是依正文中註釋號碼依次列出,同一註釋中得引用一種以上之著作。同一著作於第一次引用時,註釋內容應包含完整之書目資料及頁碼;引用西文文獻之著者,其姓名不需以倒置形式著錄。然第二次引用時,應編製不同的註釋號碼,但得將前引書目資料簡化成「同前註」或「同註xx」,若所引資料之頁碼不同時,應加註其頁碼。

()編序式參考書目之註釋

先將參考書目依第一資料項(通常為作者之姓名,沒有作者,則採書名或文章篇名)之字順排列後依序編號,以圓括弧或上標方式將其參考書目編號置於引文後,局部引用時應加註其頁碼。文末必須附依編號排列之完整參考書目。

()著者作代(Author-date

以圓括弧將引用文獻之著者與出版年置於引文之後。正文中已出現被引用之作者時,則將出版年以圓括弧附於後,局部引用時應加註頁碼。文末必須附依姓氏字順排列之完整參考書目,參考書目清單中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不只一種作品時,應在註釋與參考書目之出版年後附加英文字母(a、b、c等)區別之。

引用文獻的方式並沒有統一標準,因此,撰寫學術論文、博碩士論文、期末報告,甚至是投稿時,必須先確定系所或期刊編輯採用的寫作格式為何,若沒有規範,則可參考該學域常用之寫作規範。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通常採用「作者–年代」和參考書目的方式來徵引相關文獻,而人文學域則是習以連續註釋的方式來旁徵博引,外加考證說明。

 

四、參考書目之編排

參考書目的編排也是有一定的次序及規定。

(一)按第一資料項之字順排列

參考書目中依字順排序,有多種語文時,按中日韓文、西文順序排列。例: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台北市:時報文化,民國72年。
吳明德。館藏發展。台北市:漢美,1991。
胡述兆、吳祖善合著。圖書館學導論。初版。台北市:漢美,1989年。
荒岡興太郎、田 著。世界ソ大書館やをベ。東京:雄松堂,昭和61年。
孫寶基。金屬活字印刷術。漢城:世宗大王紀念事業會,1977年。
Blumenthal, Arthur L.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77.
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65.
Dresher, B. Elan and Norbert Hornstein. "Reply to Winograd." Cognition 5 (Dec. 1977): 379-392.
Farradane, Jason E. L. "The Institute: the First Twelve Years." The Information Scientist 4(Dec. 1970):143-151.

(二)同一著者有二種以上著作時

同一著者有二種以上著作時,得將其不同著作排列,其第二及接續著作之著者項得以連續符號(─或--)替代之。例:

李德竹編著。圖書館學暨資訊科學詞彙。台北市:文華,民國82年。
------。「我國圖書館自動化資訊系統發展之探討」。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43期(民國77年12月),頁107-123。
Melody, William H. "The Context of Change in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s." Aslib Proceedings 38(August 1986): 223-230.
-----.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the Role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London: Polytechnic of Central London, 1985.

(三)無著者時

參考書目中之著作無著者時,依題名字順排列之。例:

太平天國野史。台南市:王家,民國58年。
李凌霄。成功的編輯。台北市:世界文物,民國77年。
The Lottery. London: J. Watts, 1732.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w York: Consultant's Bureau, 1965.
Wynar, Bohdan S. Introduction to 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6th ed. Littleton, Colo.: Libraries Unlimited, 1980.

註釋:

註1:Kate L. Turabian,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118.

參考書目:

謝寶煖。「學術論文之註釋與參考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6卷3期(民國89年3月31日):頁15-38。

 

Top

 

授課教師:謝寶煖
  pnhsieh@ntu.edu.tw